——日本经济三十年——泡沫再现VS资本新生
2024 年5月 25 日,三体《死神永生》在日本正式发售,作为《三体》的最后一部,仅仅在发售前三周,便再版加印了 6 次。老杨和我曾经闲来无事和几位相熟的朋友聊了聊。得到的回答很有趣,他们看过了星球大战,惊呼星球战争的炮舰对垒;看过了阿凡达,感叹宇宙其他种族用弓箭捍卫了他们的家园;玩过了《光环》,他们意识到文明冲突,这才是宇宙战争的全貌。最后《三体》站了出来,告诉读者宇宙文明的冲突从来没有什么波澜壮阔,所谓的冲突、抵抗,都只是在浩瀚的星河里的微弱的一次闪烁。《三体》带给人们真正的震撼,不是宏大的叙事、大开的脑洞、精妙的点子,而是反思,这种对种族、对生态、对文明、对进化方向的反思。这份反思以“面壁计划”的形式出现,并在作者用文字构筑的二元宇宙里,实现了自问自答和逻辑自洽,以至于某种层面上,《三体》在日本读者的眼中甚至有几分纪实文学的意思。可惜的是,30 年里云天明没有看到,杨冬、萨伊却是眼熟。逻辑也许出现了,但人们最期待的其实是章北海。
唯一的选项(2011-2014)
大概是从 09 年开始,眼看新世纪已经要走过 10 个年头了,世界在全球化的簇拥下飞速发展,就连神话也成了高频词汇。这里指的是字面意义上的神话,比如众所周知的 2012 末世预言。我不知道大家对当年这个由一部电影所引发的互联网喧嚣还有多少记忆,反正现实中我真没有看到几个人把这个当回事儿。但是在当时的日本,至少有一个人希望这个预言是真的,彼时的日本刚刚平稳的度过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在华尔街崩盘、曼哈顿迷失下,日本几乎没有太多的动荡,甚至连失业率都依旧平稳。这个成绩单放在全球来说应该都算是优等生了,所以这个结果自然被彼时的日本政府作为功绩大书特书,但事实上是,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与其说是政府的管控及时,不如说 20 年前那场泡沫太大。在面对这种社会性的大型危机时,日本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所以当危机来临时,政府也不瞎逼出招,就一条兜底民生,剩下的就交给市场,那样社会基本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是相较普通的老百姓,日本的企业们此时正在聚众磨刀,并把冷冽的目光投向电视上那个不停擦汗的男人,时任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白川在任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内阁的阁老们推行所谓的无边界探索改革。之所以加个所谓,是因为日本政府在 04 年以后的一系列操作基本都跟改革扯不上太大关系。所谓口号喊着无边界,真干起来也就是帝国裱糊匠的活。
虽然社会层面完善福利,医疗上全民医保三七报销,大病上线等等制度来兜底,确保不会因病返贫。教育上因为少子化的困扰,如果你只是想混个大学,从生娃补助不花钱,到每月养娃补助发放,再到公立教育几乎全免,几乎真正做到了免费教育。至于住房,年轻人,你就买吧,一买一个不吱声。当年作为全球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的东京,房价收入比已经来到了惊人的8.07,这是啥意思?就是当年东京30岁的中年男性用8年左右的薪资就能全款买下一套70平米的公寓,就这还给你0首付,贷款利率则高达0.5%,贷款期限35年。别的贷款可以审核严苛,但住房贷款只要你敢买,我就敢贷。
所以其实 10 年后的日本,作为普通民众说特别富裕那不至于,毕竟地上没有天国。但要说很穷困真不算。上有父辈的资产,下无子女牵挂,生活不算大富,但说一句安居乐业没毛病。但刚刚说的都是社会和普通人的层面,如果涉及到权贵经济和上层建筑,那就是各种叫苦不迭了。
08年次贷危机后,白川方明作为日本左派人士力挺的学术性官僚,政策自然按照书本模板大搞财政紧缩,放任日元升值。2009年后,日元和美元的汇率一度达到了70左右,当时的日本企业界舆论哀鸿一片,黄老爷都表示活不下去了。日本是个出口型的国家,日元汇率过高会直接压缩企业的利润,竞争力也会减退。而隔壁的韩国企业可是笑开了花,日元汇率高涨,韩国正好可以抢日本的海外市场,扩大韩国的出口。
此消彼长之下,日本企业界的怒火有多强烈就不难理解了,以至于当时日本企业界的代表提刀上洛,在众议院会议上用拳头与白川进行了友好的劝说。等时间来到了2012年,安倍再次上台后,正式推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三支箭政策,第一支箭便是通过激进的宽松政策,将日本的通胀目标定在了2%,推出了无线QE,并且推动日元贬值,扩大出口,希望以此来刺激经济,打压日元汇率。当时国内外的舆论都说安倍做不到的,汇率肯定下不来,就算下来也没法达到100,但是到了2013年,那位号称安倍内阁黑武士,后世被誉为影子天皇的黑田东彦,开始出任日本央行行长。关于此君故事太多,容我挖个坑后续来填。黑田入阁第一件事就是坚持推行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一上任就把已有的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大力向前推进,口号则是超越时空,史无前例。到了9月份,日元汇率就达到了100 ~ 110左右。面对这种形式,韩国对安倍打压汇率特别不满。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还没有变成敌密,在韩国经济界的呼吁下,他在美国访问期间直言,恶意压制日元汇率,损害了韩国的经济利益,并对日方提出了严重的抗议。总之,一切责任都在日方。为此,韩国经济界还画了一条110线,不允许日元跌破110,否则会对韩国的出口造成很大的伤害。但结果是人家压根没理你,你说损害利益就损害呀,国际竞争大家都各凭手段,企业利润靠的是产品竞争力,你老拿汇率说什么事啊。
至于日韩关系恶化,那就恶化吧!毕竟落实到个体上来,除了最底层民众外,大多中产和高净值人士听不下太多宏大叙事。上层吵架和我们中层有啥关系?真当自己是资本主义的接班人?帝国有你一份是吧?最终在顶住了内外压力后,日元汇率稳定在了120~130之间,出口开始重新增长,制造业得到了喘息期。波折挣扎了多年的日本股市终于开始逐渐走高,时间到了2014年,日经225的指数已经翻了一倍,东京停滞多年的房价也重新开始了增长,GDP也出现了自90年代以后第一次连续正增长,压抑多年的经济再度有了起色。自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的经济不是没有出现过回暖,但每次回暖总是伴随着些许的寒意,这份寒意来自于人们对于泡沫以及风险的恐惧。而20年积压之下,这种恐惧已经强大到压过了对收益的向往。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日本不论是企业还是民众,都变成了极端的风险厌恶者。我可以接受少赚,但绝不接受亏损,而这一次转机似乎又出现了,是抓住还是放弃?其实在安倍政府眼中,这个问题并不存在第二个选项,这个机会日本已经等了快30年了,无论转机能走多远,这都是唯一选项。
债务和发展(2015-2016)
时间到了2015年,此时的安倍政府的三支箭已经射出了三年有余。然而货币宽松的边际效应开始逐渐减弱,汇率也逐步稳定。企业的活力虽有所恢复,但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指数增长却相对落后,来之不易的增长似乎又要开始歇歇了。这种突然熄火又溜车的感觉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扫兴。
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你歇一会是几个意思?本来经济增长这东西就是个很玄学的东西,它虽然处处都有明确量化,但每个量化都不能给出一个百分百确定的走势指向。这时候你跟我说经济增量放缓,你猜底层群众是啥反应?其实从90年代泡沫破裂开始,日本人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经济怎么就搞不上去了呢?这个问题上到众议院的联席会议,下到居酒屋的吧台酒桌,内阁的大佬们拿着各种统计数据研究了20年,下班的老哥们就着毛豆也能唠一宿,最后千言万语一句话,你等我还完债呢。
而债务危机正在随着年复一年的拖延,逐渐变成人们的一种新习惯了。就像老爷们使唤奴才们使唤了几百年,突然有个人来说,站起来,不准跪。大家一时间不是感激,而是懵逼,而在化债的过程中又碰到了通缩、老龄化、少子化所导致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终惩罚落在了每一个普通人身上。前任既然享受了债务堆积出来的繁荣,后人必然就会在偿还周期里付出代价。而总有人说要相信后人的智慧,但架不住人们纷纷用不婚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用不育来宣誓自己的抵抗,这下后人都没有了智慧从何谈起呢?
说的再残酷一些,增长是影射在未来的,如果未来人迹罕见,后世的繁荣是准备服务长野温泉里的猴子吗?所以抱怨经济搞不起来的时候,不妨逆向去思考一下,民众想要搞起来的是什么样的经济。时间到了2016年,安倍经济学迎来了它的分水岭,随着新三支箭的提出,安倍经济学正式进入了下半场,而这一次则是在原有的三支箭的基础上,补强了企业经济、支持养育、社会保障这三方面,希望结合旧三支箭来提高投资,来增加需求。聊到这里,可能已经有朋友发现了,按照前面所说的旧三支箭不是已经起了作用了吗?楼市与股市双涨,出口与投资齐飞,如此利好之下,怎么会出现就业和消费问题呢?钱呢,赚回来的钱呢?答案熟悉又无奈。还债啦,是,这时候日本的民众已经达成了共识,赚钱是用来干嘛的?还债吗?企业还大债,居民还小债,如果债务还完了,别和我聊什么超前消费,存起来不也挺好的吗?眼看着钱都不流通了,真就没辙了。也不是,想要刺激消费盘活市场,技巧不行,还可以靠真诚。安倍政府所做的就是直接大力出奇迹,发钱,如果企业和居民都不消费,那么政府就要负责花钱,替企业和家庭消费。于是安倍政府拿出了超过50%的政府负债,并全部用在了和零利率货币政策相补充的减税、财政补贴,进而推动消费增长。这时候估计又会有朋友问了,不对呀,就算当年的资产负债高,这都20多快30年了,日本的90后也该顶门立户了,他们生下来也没有负债呀,消费能力去哪了?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就业和收入。日本的90后确实没有负债问题,但是90后不是生下来就参加工作的,他们所面临的就业环境是如今的日本,不是90年代的日本。如果说泡沫破灭后的日本职场有啥特色的话,那就是日本特色主义的安稳和内卷。
人们在期待什么(2017-2018)
关于内卷,目前最符合的解释大概是,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渣内耗的状态。这种竞争往往是非理性的,使得个体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争夺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收益努力比下降,类似于努力的通货膨胀。总结一下,当分配权被集中掌握的时候,劳动者为了获得优先分配的权利,会让渡甚至自损一部分合理的收益,而这种行为会产生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就是那句话,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当时的日本职场就是这么个情况,由于终身雇佣的动摇,很多背着债务的老员工开始搞无效加班。领导不走我不走,三个人拿着两个人的钱,干着四个人的活。财阀们一看,嚯,既然如此,我还招啥人呀?人少两个人项目进度也没耽误呀,待遇我还长个屁呀。
这下年轻人傻眼了,我的岗位,我的升职加薪,我的白富美,啊,白富美在港区,不对,我的人生巅峰呢。这下年轻人为啥不结婚、不生孩子、不消费、不创业就都能理解了。上升渠道堵死、财富分配不均,如此割裂的社会下,年轻人遵纪守法不惹事,只是躺平宅家,打打游戏,看看动漫,这已经是相当体谅国家的难处了。
既然如此,国家开始出手了。从2016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对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核心诉求很直接,涨薪,不是倡议,而是政策。到2018年日本各地的最低实薪标准已经平均涨了7次。从中央到地方,力求修订进法律,落实到企业,发放进账户。此外,日本还大力推动了财富再分配,尤其是聚焦年轻中产,只要你年轻有为,成家立业,没条件我创造条件也得给你免点税。要是再响应号召,积极消费,生儿育女,没名目我巧立名目也得给你塞点钱。到这里,可能有很多朋友就会说了,这不就是撒币吗?还是老一套啊。确实,如果我们把视角落在了具体措施上,这些都是很实在的福利措施,实在的有些粗糙,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升到全社会,这些举措便是实打实的生产资料再分配。如果你读过罗马帝国消亡史,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大城市是天然的避孕药,而日本在经历了泡沫破灭的混乱后,社会上下割裂极其严重,既得利益者在收割盛宴后仍手握镰刀坐在桌前,强大又根深蒂固,而普罗大众只能在负债的压力下负重前行。可问题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费,那些占据金字塔顶层的富人也是人,他们即便在纸醉金迷所产生的消费对于整个社会也是杯水车薪。而普通人作为绝对的消费主体,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却一直被债务倾压,被内卷蚕食。更可怕的是,在经历了消费意愿和能力的常年下降后,连消费的主体都开始了消减,这份消减已经不知不觉持续了20年。
有人说日本如此发钱,就不怕掉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吗?事实上,日本政府也怕,所以一开始都是以民生社会保障的手段仅限间接干预。但在分配割裂阶级固化了20年里,任何刺激举措和间接措施如果有用的话,这20年就不该是这样,所以才需要政府直接进行再分配的干预。这也正是经过了再分配制度的调节,日本的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才得以长期稳定在0.35左右,在主要的发达国家中处于极低水平。
那么这样做的后果如何呢?2018年3月毕业的大学生截止4月1日的就业率为98.1%,伴随着就业繁荣而来的还有日本举国上下盼了30年的通胀,虽然只有1.17%,但是终于结束了多年的通缩。而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10月,其核心 CPI 同比增长了2.36%,连续18个月出现了正增长。很多时候,老百姓不关心经济增长,太大的数据他们算不过来,但是这个月比上个月多赚了5万日元,这下在不影响本来的存款和存钱的计划外,我可以再多买两件衣服,多下两次管子。晚上下班以后可以和同事在居酒屋小酌,可以偶尔逛逛秋叶原。
是的,人们关心的从来不是后生省报告上的统计报告,也不是国际上波譎云诡的货币战争,每个月的工资,账户里的存款、房贷的余额,这些才是人们所期待的。
自然选择号(进行四)
2019年末,一场始料未及的口罩危机,将全世界按下了暂停键。相对于经济财富,人们更关心的是疫苗的研发和疫情的管控。那一年的春天来得很早,但冬天却走得很晚。天气的清冷似乎也在反映世界的经济,所有的人都在等,等着疫情结束,等着世界解冻。这一等就是三年。时间到了2023年这一年开始,美联储在不到600天的时间里,把联邦基金利率从0.25%猛拉到了5.5%。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目前都在负重前行,然而日本却在经历90年代泡沫破裂之后难得的繁荣时刻,多项经济数据甚至已经触及日本1991年巅峰时期的水平。
高歌猛进的还有股市和公司利润。据日本财务省调查,仅在2023年4到5月的9周时间里面,外国投资者的股票净买入额就达到了7.4万亿日元。巴菲特公开宣布要把2020年购入的伊藤忠等五大日本上市的股份从5%提升到7.4%。单是这笔交易的市值就超过了1.9万亿日元。
有人说这是泡沫的重来,有人说这是日本经济的复苏。更多的人则认为,过了30年,日本人当年在幻梦时代欠下的债终于还完了,如今的经济繁荣只不过是用了30年的时间,把曾经超前30年的幻梦变成了现实罢了。该怎么评价日本失落的30年呢?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日本是失落了30年,倒不如说是迷失了30年。30年前,东京的繁华之下,人们在狂热的迷梦中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绚烂,迫不及待地将其抓到了手中。但是,太早了,日本没有准备好。于是日本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法,将殉烂拥入怀里,人们被灼伤后才开始去学习成长。随后脚踏实地的用了30年,才终于把这场美梦重新拥入怀中。而过了30年,美梦虽然已经失去了少年初见时的绚烂,但多了几分人到中年的平稳。曾经的日本,在泡沫碰破灭后,也出现过各色各样的人,试图拯救这场浩劫,把日本从泥潭中拉出。
就如开篇所言,这些人里面有人是三体里的萨伊,妄图保护旧的规则,修复曾经的繁荣。也有人像是罗吉,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旧规则的守墓人。而如今的日本面对的是逆全球化的世界,迭代过的产业以及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一张新的牌桌和新的对手探索新的规则。所以人们开始期待,期待章北海的出现,在面对未知的未来时,可以坚定的喊出,自然选择,前进四。
失落三部曲至此,宏大叙事落幕,下一期我们将光阴长河冻结,岁月镜头拉近,看看日本9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看看他们经历的人生海海,世世浮沉。
最后,作者总结语:有一个地方,1960-1990起飞了30年,然后用30年慢慢消化。有一个地方,从1990-2020起飞了30年,然后…这两个地方,用了一个世纪教科书般的诠释了资源的稀缺性。此消,彼长……